日前,中國紡織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會上表示,紡織服裝工業“走出去”將著力開展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統籌布局,明確“走出去”方向;二是完善服務體系,加強“走出去”保障;三是深入協調溝通,增強“走出去”動力;四是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優化“走出去”成效。
王天凱說,中國紡織工業“走出去”依然具有很大發展和提升空間。他認為,紡織企業對外投資應著重于國內產業具有資源互補性和產業鏈協調性的環節,如紡織纖維原料生產及初加工環節、勞工密集型加工環節,以及利用國際高端資源的研發、設計、營銷及品牌運營等環節。對此,行業將進一步加強相關研究和指導,細化紡織行業對外投資方向與重點,企業應著眼全局發展制定合理的對外投資策略,做到內外統籌,高效布局,在有效提高跨國資源配置能力的同時,避免國內產業空心化。
“走出去”具有必要性
在紡織工業境外投資方面,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在會上表示:
一是要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建立跨國產業鏈,進行全球化紡織工業布局。我國耕地、石油資源十分有限,因此,紡織服裝工業的發展視野不能只局限在國內,要在全球經濟中打造產業鏈條。
二是要轉移國內部分過剩產能。近年來,國內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通過境外投資轉移部分過剩產能,既可發揮我國紡織工業的比較優勢,提高國內紡織企業的經濟效應,又可大幅減少國際貿易摩擦。必須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總體方向,積極輸出一部分過剩產能,使我國紡織工業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向高端化發展,形成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可進一步提高紡織工業水平,培育跨國公司。我國很多紡織集團實力非常雄厚,通過對外投資,技術合作,引資引制進一步提高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著力培育一批在全球配制資源的跨國企業集團,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是要用好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未來,我國可以發揮貿易協定、協議的作用,促進海外投資有效實施。
扶持政策利好“走出去”戰略實施
對于實現“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賀燕麗認為:
首先,要加強宏觀指導和導向引導。2012年,國家發改委聯合外交部等12部門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和發布鼓勵民營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政策意見,旨在鼓勵國內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價值鏈整合,指導企業加強境外投資風險的防控,規范企業的境外經營行為。
其次,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今后,國家發改委將努力搭建好境外投資信息服務平臺,為國內各類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服務。
再次,要為“走出去”提供金融等支持政策,國家發改委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建立了境外投資信貸機制,進出口銀行根據國家境外投資發展規劃,在每年的出口信貸計劃中安排了一定規模的信貸資金,用于支持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的重點項目。境外投資專項貸款享受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的優惠利率。
最后,簡化企業“走出去”的審批流程。為適應境外的新形勢,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將中方投資額在3萬億美元以下的資源開發類和1億美元以下的非資源開發類核算,全部下放到省級部門。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對境外投資項目的最大幅度放權。
“走出去”面臨競爭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未來,隨著市場發展和比較優勢的變化,“走出去”戰略方向也將面臨諸多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表示,“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產業向外的轉移。我國企業在投資時不能再像以往“守著訂單過日子”。產業的逐步轉移、梯度轉移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企業要敢于從國內“跳”到國外。
“對于未來境外投資的選擇所面臨的問題,應該分為成本追求型、技術追求型、市場追求型以及資產尋求型四種發展方向。”張小濟認為,目前,我國紡織工業的問題是缺品牌,且在技術開發方面不足,最好能到海外利用資源。“紡織品的文化含量非常大,若發展到海外市場,必須要適應當地消費者,僅靠國內現有設計確實不行。”他說。
“并購品牌營銷在這個領域投資的價值更大。當然,最具價值的是培養一批中國的國際紡織人。”張小濟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但在人力資源問題上,特別是國際經營能力方面,卻是個弱國。談到“走出去”,恐怕很多企業頭疼的就是“人”的問題。現在,會營銷,會組織進行研討、創新的復合型人才是最缺少的。只有吸引全球的優質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紡織工業繼續向前走得更好。
|